第四十四章 致敬经典!吴语森SB!(3/3)
第四十四章 致敬经典!吴语森SB!(3/3) (第2/2页)电影质感太强,特效很真实,已经接近好莱坞十年前水平。
够用了。
很多地方看不出特效的痕迹。
对细节的把控又很强,有一首配乐(《关山月》)响起的时候,配合跟随刘备逃走的百姓,简直头皮发麻。
感觉到历史感降临,千年的历史,农民在饥饿、寒冷和刀尖上游走。
但是又不是空有力量,无论是中国的历史,工农的力量,还是电影中曹操的战败。
如果没有那些恶名,曹操的霸业不会那么的困难。
这股力量于高潮处归于平淡之中,却并未谢幕。
电影里的美景画面,每一帧都很美。
尤其是孙刘联军北上,曹操大军南下,一片肃杀之中的镜头。
可能是用直升机,或者什么其他机器拍的,呈现效果极其惊人。
掌声小了些,经伟道:“看来大家很喜欢电影,欢迎我们导演,还有主创。”
沈三通和主创起身。
掌声又响了三分!
经伟问沈三通:“沈导,我看电影的时候,感觉信息量很大。”
“不只是有英雄人物,还有寻常百姓的耕种,你对于赤壁之战如何理解的?”
沈三通道:“我认为历史是唯物的,战争胜负不只是战将的灵机一动,还有更深次的物资基础。”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很重要就是农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改造自然环境,耕作工具的进步,南方能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才是孙刘联盟能赢的根本原因。”
“从电影角度,给一部分有关于农业经济的镜头,会让电影更有层次,看起来更真实。”
经伟道:“我看电影剧情和《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有所不同,如何考虑取舍呢?”
沈三通道:“还是以《三国志》为基础,用历史做基石,才显得真实,可靠,有力量。”
“创作方面,大体上遵从《三国演义》进行,因为它广为流传,大家也能接受。”
“不过既然是电影,过于戏剧化就不行,会显得不真,很假。”
“有些虚假的,影响电影呈现的我进行了舍弃。”
“也有些,如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适当进行了保留。”
“草船借箭历史上,和孙权有关,和武侯没什么关系,不过为了塑造武侯形象,让武侯角色更亮眼,给了武侯。”
“当然,我也没有弱化周瑜,他不是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角色。”
“而是胸襟开阔,有勇有谋的真英雄。”
经伟顺势问了扮演诸葛亮的周洁,和扮演周瑜的陆易。
然后把话题拐回到沈三通:“沈导,我感觉到周瑜和武侯是双强格局,你有专门做这方面设计吗?”
沈三通承认:“历史上赤壁之战,周瑜是主角,武侯的作用没有周瑜大。”
“演员方面,周洁演技更强,爆发力更足。”
“陆易演技差一些,但是历史有加成,这样就有了平衡。”
经伟打趣一番陆易,演技还有提升空间,又问道:“我看曹操也进行了特殊设计?”
沈三通道:“是的,电影里也交代了,赤壁之战前,曹操统一北方,威势很强。”
“其实这部戏有两个双强格局,孙刘联军的周瑜和诸葛亮,是一个。”
“然后孙刘联军,和曹操,又是一个双强格局。”
经伟道:“我看还参考了其他人物?”
沈三通道:“《大决战》里的运输大队长,设计上也有致敬的意思。”
经伟问陈导名:“陈老师当时接这部戏的时候,沈导有没有说过这个角色还有喜剧的一面?”
陈导名道:“说过,我一开始接到试镜,还很开心,一听这个安排,我本来演上大片的快乐,一下子没有了。”
经伟惊讶问:“陈老师也要试镜?”
陈导名道:“沈导要求很严格,要不然电影也不这么好。”
经伟问沈三通:“沈导,《赤壁》中的角色你最喜欢谁呢?”
沈三通道:“基本都很喜欢,像孙权,历史评价不会低。”
“关键时刻撑住了,换成庸人在位,直接投降是很有可能的。”
“小明演的很好,把勇敢和果决演了出来。”
经伟问:“最喜欢的呢?”
沈三通笑了笑:“当然是武侯。”
“我一直在说,三国这段历史是因为蜀汉而璀璨,有那么大热度。”
“现实中武侯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如神祇一般的存在,甚至国外一些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包括我们今天在武侯区,不远处的武侯祠,君臣同祭祀,我想,不能用武侯开玩笑。”
下面的老徐一听,说的很好,没忍住,喊了一嗓子:“吴语森SB!”
又想起好几声类似的声音。
“吴语森SB!”
经伟傻眼。
沈三通也是一惊,难道请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