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进军吴县,孙家碧眼儿
第二百九十七章 进军吴县,孙家碧眼儿 (第1/2页)孙策就这么死了,结束了其颇为灿烂的一生。
虽然比原本历史上早死了一年,可却避免了死于小人之手。
面对逼死孙策的众人,周瑜和朱治自然恼怒。
当朱治听得消息之时,就准备带兵前来将一众将校全部击杀。
可周瑜却制止了朱治的举动,因为他很清楚,孙策不是被逼死的。
毕竟要想给程普等人一个交代,又给自己家人和麾下将校留一条退路,孙策便唯有一死。
孙策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让他动手。
他本想阻止,可阴差阳错却遂了孙策之愿!
若是他们因为孙策之死而迁怒众人,那就是不尊重孙策的遗愿。
所以周瑜冷静下来之后,就对想要发怒的朱治劝解道:
“伯符之死,乃时势所逼,并非尔等之故,我等若倒戈相攻,反负伯符之愿。”
“我等所能为之事,乃重伯符遗愿,保其家小,勿造杀孽。”
朱治闻得其言,方才按下了心中怒火,不再多言。
随着孙策一死,他们也没了抵抗的理由,没多久便开启城门,献城而降。
不过投降这一举动仿佛抽去了周瑜的精气神。
直到被带到刘备面前之时,他也没有任何反应。
刘备本想试图拉拢一下这个天下奇才,但几番言语,周瑜都是沉默以对。
无奈之下,老刘只得令人将周瑜带下去好生看管。
可这时,周瑜无神的眸中却多出了一丝精神道:
“我等今日降于明公,乃遂伯符之愿。”
“但不知吴县夺取之后,明公欲如何处置伯符家小?”
刘备见他主动问话,便犹豫片刻,坦然道:
“若彼等皆愿降之,吾自当为孙郎养其家小。”
“可若是彼等仍自顽抗,吾当为麾下将校性命而计!”
这话就是明摆着告诉周瑜,孙策死了不算完,必须孙家全部投降。
不然单凭孙策之死,并不能完全保住孙家所有人的性命。
这时,在一旁的秦瑱上前又多补充了一句:
“吾知孙家有些子弟性如烈火,公瑾若有意,可往劝降之。”
“若彼等实在不愿降,日后之事也与公瑾无关!”
他知道周瑜现在已然心死,但如果周瑜真想保住孙家所有人的性命,那就最好亲自去劝降。
因为孙策那些家人,可有很多都不是省油的灯!
无论是孙翊还是孙暠,以及碧眼儿孙权,都是祸乱之源。
如果周瑜处理不了,他不介意亲自上手。
而周瑜听着他的话,便皱了皱眉沉思片刻,方才对刘备拱手道:
“请先往吴县一行,欲助将军劝降彼等!”
刘备闻言,便看向了一旁的秦瑱,秦瑱微微点头,他便点头道:
“可也,公瑾可先往之,我大军随后便至!”
周瑜见之,又对刘备抱拳,看了秦瑱一眼之后,转身离去。
待得周瑜走后,刘备便有些不解的看向秦瑱道:
“如今周瑜还未降我军,军师何以便让此人前去劝降?”
“若是此人一去不返,来日再与我军为敌,又当如何是好?”
面对老刘的疑问,秦瑱微微一笑,对其解释道:
“明公并不了解周瑜其人,他与孙策乃刎颈之交,今得孙策托付家小,方才肯降我军。”
“虽说我军不欲杀孙策家小,可如今终究大事未定,不知彼等所想。”
“若真有人叛乱,我等势必杀之,此人不知缘故,必然生怨。”
“故当以此人前去劝降,若他能劝降来,我军自免得一阵厮杀。”
“若他劝降不成,便知非我军之故,来日我军再杀孙家之人,他也无话可说。”
“唯有如此,方可定下此人之心,周全我军之义尔!”
对于周瑜现在的心态,秦瑱当然能理解透彻。
简单来说,周瑜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孙策的家小还未稳定。
这个家小,并不包括孙辅、孙贲等人,而是孙策的直系亲属。
这些人有其母吴氏,其弟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其妹孙仁,还有其子孙绍,与三个年少的女儿。
只要这些人一日没有安置下来,孙策的托付就没有完成。
而这一大家子想逃出吴郡,显然是很困难的。
如果弃军而逃,即便逃出吴郡,安危也无法保证。
如果不弃军而逃,那接下来就是长达千里的追击战。
所以周瑜如果想要帮孙策安置这一大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他们。
如此,以刘备名声,不至于会让孙策绝后。
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控沿海的海船,不让这些人出海。
想到此处,秦瑱又给了刘备一个建议,分兵先取娄县。
等娄县夺取之后,再与张飞合军,彻底包围吴县。
刘备听得此言,当下便令徐盛领其本部兵马前往攻占娄县。
随后又起大军,带着孙策遗体和朱治等人,一道朝着南方行来。
而在这时,远在百里之外的吴县显然还未收到孙策的死讯。
先抵达此处的,乃是吴景兵败,导致无锡被张飞夺取的消息。
此时,吴县城中,孙家的核心人员与一众臣属正坐在此处商议对策。
只见堂内主位悬空,孙静与张昭一左一右,其下依次是虞翻、顾雍、孙暠、孙瑜、孙权、孙翊、李术等人。
众人坐在一起,局势显得有些微妙,或者说有些凝重。
因为现在的形势,对于孙家来说,已经极为不利。
毕竟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来看,孙策正在前线抵御刘备。
可无锡却被刘备抢先一步夺取进入了手中。
城内虽然还有万余兵马,但他们和孙策联系却已经被刘备切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