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零章 新能源
第八四零章 新能源 (第1/2页)本是想土法炼油,无意间却又捡到了金疙瘩,大宋人或许不会明白苏锦此时的心情,因为这时代的百姓还喜欢用木头烧制的木炭取暖,用柴禾稻草桔梗当燃料,石炭虽然开采,但因是未经洗筛的原煤,燃烧起来烟尘颇大,呛人鼻目,所以并不为人所完全接受。
况且采伐掘进也颇为困难,挖掘深窟于地底,在岩石缝隙,狭小空洞中一框框的背出来也殊为不易,没有先进的工艺为支撑,价格也颇为不菲;一个贵而废的东西自然会被当成鸡肋,所以朝廷虽然开采矿产,百姓们也偶尔买来用用,但实际上内心中并未将其视为未来极为重要的能源的一种。
而苏锦发现的这一片露天石炭层开采的难度极为简单,更重要的是原煤质量上乘,杂质很少,烧起来烟尘气味都很轻微,是一片优质的原煤的产地,这更是颇为难得。
苏锦压抑住激动的心情,细细的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此处地处荒僻之地,首要的任务便是要能开采并运出这些石炭,首要之务便是要开辟一条进山出山的道路,否则这些宝贝也难以得到利用,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
不过人力方面恰恰是苏锦最不缺少的,无论是鄜延环庆还是泾原秦凤,战乱之后都有大批的人手无所事事,建立石炭开采矿场和火油提炼矿场恰好能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两个企业将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
而资金方面苏锦也并不担心,虽然最近花钱如流水,银庄挪用的三百万贯钱压了一半在马匹粮食和马场的建设上,但这年头人力低廉,剩余的一百多万贯应该绰绰有余。
唯一让苏锦头疼的是,自己对开采石炭完全外行,一旦表面煤层开采殆尽需要往地下掘进之时,矿道的搭建,通风,安全等问题自己一窍不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死伤事件,那是自己绝对不能容忍的。
当晚,苏锦和王朝马汉等人商议这些问题,王朝给了个很好的建议:“公子爷,咱们不会,有人会啊,咱们大可去山西河南等矿山密集之处请人来帮我们,咱们出的价钱高一些,还怕人不来?”
苏锦被一语点醒,挖人跳槽确实是个好办法,自己居然没想到这一点,去别的矿山挖来几个懂技术的人才,在他的指挥下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当下苏锦立刻做了分工,命王朝马汉次日各自奔赴山西河南等地,一定要高薪聘请来技术人员,而自己则赶回泾原秦凤两路,即刻征兆民夫前来搭建工棚开山辟道。
半个月之后,西北四路大批的闲散民夫近万人赶到这片苏锦命名为宝山的荒山外,在山口搭建了一排排的工棚,开始修建道路;上万人拿着斧凿铁镐开山辟路,场面极为壮观,颇有愚公移山之势。
苏锦要求道路要宽三丈,起码保证两辆大型马车可以相向而行,换做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一条双向双车道的大道,这样一来,修建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很多地方都是依着山势的蜿蜒而因势利导,但还是有不少险要之处无法穿行。不仅仅要避开陡峭易塌方的险坡,还要用大量的石块泥土填充山谷,工程量浩大到惊人的地步。
七月上旬,从山西同济和河南鹤壁两大矿山高薪请来的十余名开采技术人员抵达宝山,在看了宝山露天煤矿的矿带之后,这些长期混迹在石炭矿场的老油条们也不禁咂舌惊叹,这里的石炭无论质量和储量均属上乘,这位苏大人给这座山起名为宝山确实名符其实。
而与此同时,道路的修建却教人心焦不已,进展的颇为缓慢,虽然上万人辛勤劳作挥汗如雨,但是近一个月的时间,抵达煤矿矿场的十余里道理每天只能以几十米的速度前进,严重拖慢了矿山开采的时间,道路不通,所需的木料砖石根本运不进去,也无法开始进行开采。
苏锦着急了,看着每日百姓们累的灰头土脸的摸样,他也明白,大家尽力了,七月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每天窝在无风的山谷之间,在太阳下爆射五六个时辰,这种滋味可想而知;而苏锦除了给他们加些工钱,给他们吃些好的饭菜之外也只能干着急了。
一日傍晚,苏锦到工地上巡查,行到最前面的道路尽头的时候,上百民夫正对着一个横亘在面前的十几丈高的岩石发愁,要凿开这块巨大的岩石起码需要十天时间,而且还必须是从中间硬凿出一条通道,人多也没用;众民夫哀声叹气咒骂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