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五二 英王监国
章一五二 英王监国 (第2/2页)我说过,这是我最后一战,我若败了,宁可死在漠北,也不会遁逃归来。若局面败坏到那个地步,我需要你按照我给你的旨意,拥立英王继位,安定天下。”李明勋说道。
原本还觉得有些害怕的李海听了这些话倒是笑了:“我明白您的意思,如果您失败了,帝国确实需要一个比您强的帝王,那就是英王,而不是太子。可是您怎么会失败,五路大军也不可能全军覆灭,这只是一种可能,概率极小的可能,这种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叫做不可能事件,这是您二十五年前教我的。”
说着,李海站起身,继续说道,语气轻松了许多:“显然,您不会为这种不可能事件就让英王监国的,您肯定另有考量吧。”
“你说的没错,阿海,让君度监国更像是我给他的一个实习的机会,君度不是一直以我为目标吗,他不是自诩文治武功不亚于我吗,现在机会来了,我离京北伐,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回来,让他管理这个国家一段时间,让他知道自己的斤两。
很多时候,我给他的评价都是我猜测的,我不想让他当皇帝是怕他再把这方文明归于封建帝制,但那是我以为的,我猜测的,并没有真实发生,或许君度有自己的办法与内阁、国会等机构共存,或许他有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权术,监国就是给他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皇帝说道。
阿海微微点头:“假如,我是说假如,您以往对君度的判断被这次监国证明是错的,这个孩子不仅武勋盖世,更有文治,能顺应您的安排,继续我们的事业,那........。”
“毫无疑问,君度就继承我的皇位。”李明勋丝毫没有犹豫,确实没有值得犹豫的了,如果英王真的有治政之才又能接受先贤的治国理念,继续现有的道路,那么他就是最佳继承人,全无缺点的继承人,即便太子将来展现的比他更有治政之才也是无用,在武功上,他已经没有机会比英王更优秀了。
李海深吸一口气,说道:“皇上,我这半辈子最大的准则就是坚信您的判断,这一次,我仍然无条件的支持您。”
“很好,我就知道,这么些年,许多人变了,只有你是不变的。”李明勋笑道。
“那您需要我做什么,在您北伐期间留在北京辅佐英王监国?”李海问。
李明勋摇摇头:“不,辅佐他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理藩院的李德灿,一个是何文瑞。”
李德灿唯唯诺诺,畏惧英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肯定不会阻挠英王施政,而何文瑞则是英王主政西南时候的老搭档。李海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皇帝是真的想给英王一个展现自己治政才能和政治理念的机会,用这两个人辅佐,就是不给任何人下绊子的机会。
作为首相的李海一直对皇帝亦步亦趋,而在他的旧有观点中,英王是追求帝制的,如果是他在京城辅佐,两个格格不入的人肯定会产生内耗,等皇帝回来就很难说清了,到底是英王没做好,还是首相使绊子。
“明白了,我会在南京弹压一切反对的势力,尽可能配合英王监国。”李海回答道。
这也正是皇帝所想要李海做的,但是监国毕竟是大权独揽,身为首相的李海不能看着帝国的中枢轻率到沦为皇帝检验儿子的试题,李海说道:“皇上,我们必须有更多的谋划,君度掌兵多年,此番监国又为北伐管控粮草军需,若他身边有奸佞之辈,起了糊涂的心思,这可如何是好。”
即便是李海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明白,但皇帝却也不用他说的直白,便知晓李海的意思。英王监国大权独揽,若是要趁机篡位谋逆,只需要断了前线大军的粮草,便可消除一切阻碍,说白了,皇位最大的两个阻碍,皇帝和太子都在前线,他们若是都回不来了,这天下不就是英王的吗?与其为满卷的考题犯愁,不如杀了考官,自己想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杀了竞试的同学,那考多少分不都是第一了么。
“我已经让乌穆领兵进京了,我不在京城期间,兵符就在他的手里。陆战队驻扎天津,以备不测。”李明勋显然早有准备,微笑说道。
李海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微臣就放心了。”
乌穆掌握的是陆战队,而这是英王从未插手过的兵种,英王从军,与陆战队有过的交涉也就是在平定江浙的过程中,但那个过程很短,其后来再定湖广,接触的就多是陆军了,英王在军中有威望不假,但在陆战队没有根基,况且乌穆是一个简单的人,只对皇帝忠诚,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管,是最稳当可靠的。
而皇帝却反问道:“你认为英王通过考验的可能性多大,说实话!”
李海无奈说道:“我以为不大,微臣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准则就是坚信您的判断,你之前对英王并不看好。”
“可现在并不坚持以前的观点了。”
李海道:“那是因为亲情让您失去了理性,人们很难判断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无法理性和公平的去看待。我知道,这是英王的最后一个机会,我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在权力中迷失,不要犯错,更希望皇上有心里准备,您把这样一个巨大诱惑放在君度的面前,很难保证他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那个时候,您又如何自处呢?”
“我做事,从来不会后悔。”李明勋挑眉说道。
李海没有回应皇帝的话,他知道,每个人都会后悔,只是皇帝不会展现出来。
()
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