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
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 (第2/2页)李君华也是连忙闭嘴,帮着舅舅收拾桌上的东西,人群这才意犹未尽的散去。待关上门,朱由榔问:“今日想吃些什么,后厨倒是还有菜,你会做饭吗?”
“还是不会。”李君华说道。
“还是君子远庖厨的迂阔性子,改不了了。”朱由榔道,说着挽起袖子,准备开始做饭,李君华说:“舅舅,我已经着人在馆子里定了菜,不用忙活了。”
朱由榔早就养成了和顺的性子,也就坐下来,笑着说道:“也罢,反正也不是我花钱,白吃了你二十年的饭,今日再吃一顿也不妨事。”
“其实母亲还是想让您去申京,早已安顿好了,您在那里不也一样可以治病救人吗?”李君华问道。
朱由榔却是说道:“申京地湿,而我关节不好,还是莫要去了,这段时间过了,我准备去一趟北京,见一见无色禅师,前些时日我与他通讯,他在文史阁里说话没有人听,有些旧事还需要我出面作证,我本不想掺和这种麻烦,但毕竟也是老朋友了,不帮一把也说不过去。
你母亲若是想我,就与我写信就是,写信无济于事,就来凤阳看一看也就罢了,新朝从来就没有那许多规矩,你父亲不是常常出宫,往来于江浙一带,年年要去西湖看景,去苏州赏月吗?”
“我也劝过,也是无用。”李君华摇摇头,又说:“这一次西巡,向北转一圈,一来是看看舅舅,二来也是主要的,看看淮河工程。”
“你来找我,也是为了从我口里问到些时弊吧。”朱由榔道。
李君华点点头,而朱由榔说:“若是我说给你听,你能否帮我一个忙?”
“舅舅这是哪里话,您直接吩咐就是了。”李君华笑着回应。
而朱由榔则是说道:“你能否以皇帝的名义请我去行宫一趟,就说给你诊病。”
“这又是为何呢?”李君华问。
朱由榔却是不回答,只是问李君华办还是不办,李君华自然没有二话,直接命人去行宫拿行头,准备仪仗,而餐馆送来的餐点也是被分给了四邻,不多时就有侍从官前来宣旨,带来车驾,把青天药庐的朱大夫宣去了行宫,惹的周围人一阵侧目。
李君华让人打探,才是知道,朱由榔在凤阳城很有名,但是同行相轻,毕竟朱大夫的医术并非家族传承也不是什么大家徒弟,主要来自自我摸索和选取百家,凤阳的大夫都说大家找朱大夫看病是因为他不收钱或者收钱少,而不是医术高超,而朱由榔虽然性格和顺,这却是拿他的毕生所学开玩笑,很是不爽,如此被诏去行宫看病,连皇室都信任,那医术自然是了得的。
而且朱由榔年纪大了,已经开始著书立作,传承医术自然也需要一个好名声,他不想去争取炒作,也没有这个脑筋,如今利用当皇帝的外甥一番,也算是他最大的蝇营狗苟了。
而朱由榔到了行宫,倒也没有隐瞒,把这些年在凤阳的所见所闻说了个通透,特别是当初挖掘淮河苏北入海道的时候,征发了安徽和江苏两省上百万的民工,朱由榔还以大夫的身份在劳工营之中进行义诊,知道的事情自然也就更为详细了。
淮河治理工程虽然已经到了首尾阶段,期间李君华也命令各法务和督察机构,甚至安全局进行了监督,查办了一批贪墨、渎职的官员,但是这种事是查不清,扫不干净的,在朱由榔的口中,李君华又知道了更多的内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淮河治理工程进行的非常顺利,大体上也算是完成了原定的目标,苏北入海道不仅是让淮河拥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这入海道还成为苏北地区的农业的灌溉总渠,为苏北地区农业,尤其是棉花和花生两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淮河拥有自己入海通道后,黄河也顺势改道,从山东入海,自此黄河水不再冲刷淮河的下游地区,虽然北方的运河因此逐渐失去了航运功能,但是南方的运河,尤其是江苏境内的却是重新焕发的青春,更重要的是,苏中地区终于没有了悬在脑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可以放心的发展。
以往黄河夺淮入海,加上大明王朝对治河的政策失误,导致的结果就是,苏中地区是被放弃的,任由黄河在此改道冲刷和泥沙沉淀,导致苏中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都没有办法发展,往往刚刚把农田建立起来,黄河就改道过来,把一切的努力全都化为乌有。
但是现在是好了,黄河已经从山东入海,淮河也基本被驯服,苏中地区已经没有任何河水的威胁,可以安稳的开垦和发展了。
“只是沉入水底的大明祖陵却不能在现世了,我问过了一些水利方面的臣工,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要对湖泊和淮河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当地的百姓说,除非有百年一遇的旱灾出现,否则也难以现世。
母亲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但孩儿终究在这上面不能让她如愿了,若是再动淮河,实非安徽江苏两省百姓之福,母亲还以为淮河修好之后,可以给祖陵迁坟,另做祭祀呢。”李君华有些歉疚的说道,他也知道,正是这个原因,太后迟迟不愿意来见朱由榔,朱由榔却是微微一笑,说道:“孩子,根本不用这样,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改朝换代了,你身上有朱家的血脉,让朱家得以继续祭祀已经非常难得了,我们朱家面对鞑虏进攻的时候,没有守住百姓,没有保住祖宗,又怎么会把责任推卸在你们的身上呢,你做的已经足够了,非常够了,不要为此而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