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1/2页)孔敏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想到了昨日语忻过来传的话,她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宸王殿下要整治科举制度了,那么,她就能够参加科举,走自己想要的路子。
大半夜的直接披衣服起身,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就开始回想之前世界中的事情。
在她的世界中,科举制也是在各朝各代中,层层废立,最终确立出来的一个雏形,首先,就是让皇帝先收权,只有中央掌握了选举权,这个事情才可以正式实施起来,她们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乡试,贡试,殿试,这一连串的考试在一年中全部完成。
刚开始的初创时期,先建立的,是进士科,以试策取士,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贤能人士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吸纳了出身下层阶级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使得有才能有学识的贤士能够有机会在朝廷任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
科举制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为制科。扩充学院,增加学院也是必须要做的,毕竟,没有上课的地方,怎么学?还不是只有那些贵族才能读的起?
有了殿试,排除了通过买通官员考取进士的现象,对于朝廷的人才任用有很好的促进,对完善科举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当时,好像是唐朝初期,科举制的出现使庶族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庶族的势力不断增加,在此期间也出现了「门第兴替」不常的变化。
当然,科举制的改革,并不会让世族大家与官场断绝,虽然丧失了「魏晋」时期官吏选拔中的种种便利,但是在经济与教育资源方面仍然优于多数的庶族
对于科举考试,他们也同样重视,同样将科举考试作为能够跻身官场、谋取***以光耀家族的途径,对于科举考试的热情并不亚于其他士人。
「士之美者,非贵胄之子而登卿相之位,况投笔而为王者师,挽车而为王者相,其白屋之士可自遗之战!」所以有了「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詙望之继也。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由此可见,科举制是庶族起家获得政治地位的途径,亦是世族大家维系门第,避免沦落替代的关键。唐代科举制度不仅巩固了统治,还笼络了官员,稳固了王朝的政权,也保证了官员对朝廷的拥护与支持。
科举制又分成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科举制度日趋严密,《四书》成了考题出处,无数学子都只能够背书勤学。
再往后的什么八股取士根本就没法适用在这凤鸣王朝,凤鸣现在,还是以贵族举荐,贵族子弟直接入仕为主,要想要重新建立科举,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据她了解到,上一任皇帝,也就是所谓的先帝景元帝做的就非常好,大多数威胁皇权的人,贬的贬,权也是能够收回来的都收回来了。
皇权足够强,没人能够反驳,但是,改革科举,有违祖制,听闻现在在位的皇帝已经让一位心腹大臣去南方浅试一二,若是可行,真的能够提拔出一堆有能力的,就可以大肆推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