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政治与军事
第131章 政治与军事 (第2/2页)没了襄阳,就只有是长江天险了,但是对于当时通讯及部队快速布防极差的现实情况,这长江天险也并不太可怕,所以襄阳失守,意味前向对敌敞开了自家的大门。
绍兴三年,李横新败退守襄阳,朝中也有过很多的预案和准备,但是也许是初期宋军的进攻由于原投降刘齐的将士纷纷反正,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但这些胜利太过顺利了,从而低估了刘齐和金国的实力,高估了李横和这些二流军队的战力。
朝庭原先的布置没能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这也说明朝庭的命令对于各战区指挥官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权威,各位大将军恃功而骄,这件事在金军与刘齐的反击中,在赵构心中留下了更深的阴影。但这时的赵构还没有办法,赵构还得利用他们帮自己守土保家国。
金军和刘齐的反击,李横他们败得太快了,以至于连支援的力量都没有出发,他们已败过了长江,从而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襄阳的被占,如梗在喉,对于在江南的大宋来说,那是一个死穴。朝庭不得不抽调当时最为精锐的岳家军结束清剿任务防守鄂州、汉阳、岳阳、江州(九江)一线。而池州、铜陵、芜湖一线由当时军力最大的刘光世负责。
去年十二月朝庭将李横、翟琮、董宪、李道、牛皋等残兵败将八千多人,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崔邦弼两军,划到了岳飞的手下,将原王折、彦质的手下吴全、吴锡及手下三千人归岳飞节制,岳飞的兵力一下子达到了四万多人人。但是岳飞的马军,由张宪带领的背嵬军仍不足五千人。这次的调整也是赵构对岳飞指挥作战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上年的九月份,岳飞池因为累积军功原为“遥郡”的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落阶官,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制置使,使岳飞正式成为高级指挥官,成为一个方面军的统帅。他提拔了老部下有统制官傅选(屯江州),李山(知蕲州)为本司统制。神武副军统制江西制置使岳飞所部,改称为神武后军,由岳飞节制,岳飞就此脱离张俊的编制独立成军。
绍兴三年(1133年)秋,赵构结束了江南对义军的清剿,对全国的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和部署的调整。任命江东宣抚使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淮南东路宣抚使韩世忠为建康镇江府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镇江府;神武前军统制荆南府潭鼎澧岳鄂等州制置使王燮,为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使,置司鄂州;神武后军都统制江西制置使岳飞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置司江州。而此时镇西军节度使川陕招抚置制使吴玠,这时正在与金兀术作战。
从这个布置看,从南京的韩世忠、池州的刘光世、江州的岳飞、鄂州(现武昌)的王燮,沿着长江一线布置,这其中南宋的中兴四将中有三位都排到了前线,可见这是一副进可以攻,守可以防的姿态。其实这个态势更多的是由于李横丢了襄阳六州后,南宋面临严峻的防守漏洞不得于做出的军事布置。
这五个方面军,军队最多的是刘光世,有七万多人,其次是韩世忠五万五千人,而岳飞与王燮都是四万人左右。
但是要说部队的战斗力,最强非岳家军莫属。
最好的防守莫过于进攻,拿回襄阳才是根本之道,所以在这一线布置有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使王燮所带的神武前军及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飞属下和神武后军近九万人。
为此,绍兴四年(1134年)两月初,岳飞上书《乞复襄阳札子》,提出了发起荆襄战役的设想,他在折子里说:
“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
又说:
“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窥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依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
“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轸群盗”
岳飞的报告正点中了南宋军事上所面临的危机。所以这一战是一定要战的,关键的是什么时候战,仗打到什么样的程度有利。
这就是赵构和枢密院及从高级官员近两个月内考虑的问题。
赵构从吴山上下来,回到或政殿,这时枢密院枢密使张俊、三镇节度使枢密副使建康镇江府淮南东路宣抚使韩世忠、殿前步马军都指挥使杨存中、左右仆射等众大臣都已到殿。
看赵构入座,大家一齐向赵构祝贺: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仙人关大捷,则我等无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