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左将军不会置万民于水火
第四百零一章 左将军不会置万民于水火 (第1/2页)董昭的话,若是换在别人的身上,或许会让人感觉到兴奋,但是听在刘俭的耳朵里,却只是让刘俭觉得,董昭实在是太功利了,也是一个急于求成之人。
奉迎天子到邺城,这对于刘俭好吗?
对于朝廷好吗?
对天下百姓好吗?
说实话,以朝廷目前这种状态,此举不论是对大汉朝的天下还是对刘俭,都不好。
至少目前这种形势下不好。
关于朝廷在若干年之后的处置方式,刘俭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同时也有他自己的一套计划,但这套计划,绝对不是像是董昭说的这么简单。
董昭撺掇自己奉迎天子,其实只是为了给他自己谋利。
且不管这件事如何施行,会对天下产生何种的影响,但是到了最后,董昭一定都会成为这件事当中最大的受益者,他的地位也会因为促成此事,而在刘俭的手下水涨船高,甚至还会备受信任,从此一飞冲天。
真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啊。
不过刘俭在面上并没有表示出对于董昭的反感。
相反的,他听完了董昭的话之后,脸上还露出了畅快的神色。
“听了公仁一席话,实是令俭茅塞顿开,只是公仁所言之事太大,当中又涉及诸多难题,朝廷方面目前又根本没有缝隙可以插针,故而此事对我,可谓难上加难。”
董昭也承认刘俭所言。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想要将朝廷从长安搬到邺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董昭认真的再次向刘俭拜了一拜。
“将军所言甚是,以当前之势,想要将朝廷完全搬到邺城,自然是不可能的。”
“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董卓身上。”
“如今的天子与太后虽然暗中厌恶董卓,但不得不说,他们还是需要依附于董卓的,董卓执掌大汉所有的兵将,还有西凉军与并州军两支强军,这些强兵就是大汉朝在长安维持安定的基本。”
“但是董卓毕竟老了,他已经六十余岁,还能活上几年呢?而西凉军与并州军都是不服管教的野人,董卓一旦亡故。长安的局面可以瞬息崩溃,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将军奉迎天子的大好良机。”
听了董昭的话,刘俭不由装作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眼前的这个人已经在构思如何使董卓死后的大汉朝变得更加混乱了。
不过,这个人虽然用心不良,却并不是不可以用。
而且放眼天下,对朝廷居心不良者又何止董昭一个?
刘俭冲着董昭拱了拱手:“能与公仁相识,真乃是刘某人毕生之幸,只是若要达成公仁给我设计,在这朝廷中,我还需有一个内应帮衬才是。”
董昭当即说道:“将军若要成就大事,朝中必须有贴心之人相助辅佐,昭虽不才,愿意担此大任。”
刘俭闻言笑道:“公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可你并非是朝中臣子,如今还只是卢师在雒阳的治中……”
董昭道:“董某目下虽只是卢府军府下的治中,但是只要有将军帮忙,我未必不能够进到朝中。”
刘俭听了这话,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
这个董昭真是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前程和他董昭的利益都算到一块儿去了。
他这只是先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然后就想让自己帮他进入朝堂。
这好事都落到他自己一个人身上了。
不过,刘俭对于董昭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满意。
虽然这个人的想法比较自私,而且罔顾国家利益,但他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这样有本的事的人在朝中给自己当内应,自己才能够放心。
至于董昭构建的未来,与自己构建的未来情况并不相符,那也无所谓。
反正最终一切事情都要按照他刘俭的想法来的。
想到这儿的时候,却见刘俭举起了酒爵。
“公仁既果有助我之心,那刘俭必不薄代公仁,此事容我思之,若有机会,必然推荐你入朝中。”
董昭闻言,不由大喜过望。
“多谢将军!”
事关两人私人之间的事儿已经说完了,那接下来要谈的自然就是关于这次卢植让董昭来见刘俭之事。
“依照公仁来看,卢师让你来问我关于雒阳太学生之事是为何意?”
董昭并没有直接说。
他只是反问刘俭:“将军想听真话还是假话耶?”
刘俭道:“以你我目下的关系,以及适才我对你的承诺,难道我还想听假话不成?我这每天听的假话实在是有够多的了。”
董昭向着刘俭施礼道:“那还请劳烦将军告诉昭,太学生之事到底是不是将军做的?”
刘俭丝毫不避讳的说道:“是我做的。”
刘俭如此坦诚的态度,让董昭很是开心。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刘俭能够对自己如此的坦率,且不说他到底是不是信任自己,但至少这说明他现在是打算真心用自己了。
随后就听董昭说道:
“将军行此事,足见将军智计多广,英明果决,远非常人所能及,只是将军的这份能耐,对于朝廷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府君心中多少有些揣测。”
刘俭笑着问道:“公仁既随我家卢师,可知我家卢师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董昭道:“其实我对卢府君之思,也只是揣测一二。”
“试言之?”
董昭道:“其实,卢府君的年纪也大了,远没有了年轻时的进取之心,睿智之见。”
“昭跟在府君身边,实感觉府君乃是天下难得的对于汉室忠心耿耿的忠臣。”
“府君对于将军是抱有很高期望的,他也希望将军能够兴旺国家,但是卢府君知道,将军的能力虽在这个天下数一数二,但他不希望将军的能力用于乱武,而是希望将军的能力用于安邦定国。”
刘俭笑道:“这就奇怪了,我自打入仕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从来没为一己私利而行乱,卢师怎么会有乱武这样的想法呢?”
董昭道:“或许将军从来没有表现出这样的作为,但是将军的手段以及将军日趋威盛的名声,让卢府君不知不觉有了一些忧愁,特别是将军对付太学生的手段……”
“虽然不知道将军是用的什么手法,但是单看将军的行事之能,就证明将军的政治手腕已经超过了天下大部分的人。”
“以将军的政治手腕,搬倒朝廷未必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卢公看来,现在的朝廷还是相对稳固的,还没有到达崩塌的程度。”
“若是将军以一己之力,促使朝堂崩塌,这在卢公看来,确实是有些难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