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枪,就是最好的道理!
第二百三十七章 枪,就是最好的道理! (第2/2页)“或许.”
“夏之白的想法会成为一条新路。”
“我儒家学子,自初学开始,便被教导要‘以达者为师’,何时尖锐成‘党同伐异’了?诸位谋学多年,却是越来越回去了,而且我等身为翰林学士,更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我看来。”
“夏之白的建议或有些偏颇。”
“但对天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建议。”
“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听到方孝孺的话,刘三吾等人面露不悦。
刘三吾道:“方孝孺,你又何必为夏之白说话?”
“他近些日的狂妄,你又不是没看见?他几时将我等放在眼里?”
“我等尚且知晓,自己只是读了几本书,不敢妄谈知晓多少天下事,但夏之白又是如何的?他对天下事从来是指点江山,而且还不将我等的建议放在心上,如此狂悖之徒,我羞与之为伍。”
董贯冷嘲热讽道:“你这么为他说话,也不知收了他多少好处。”
“天下事从来都不易。”
“若是世人都像夏之白一样,全凭着一腔热血,凭着脑袋一热,就对天下政治指指点点,甚至是直接指手画脚,那天下岂不乱了套,天下运行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岂能容忍胡来?”
“我等只是仗义执言罢了。”
“你若不喜,不听便是,何以冷眼讥讽?”
“而这教材,我并不认为,真会为天下人接纳,古之贤者都知晓‘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如此千篇一律的教材,又能为天下培养多少实际人才?而且思学混乱,这对天下未尝不是灾难。”
“我身为儒家弟子,为儒家张目,又有何不可?”
“至少我知晓自己根学在何处。”
方孝孺挑眉,摇了摇头。
他并不喜跟人发生冲突跟争执。
方孝孺沉声道:“你们如何想,我并不清楚,但我知道的,便是教材若是编写好,对天下都是大利之事,而在夏之白之前,可曾有人提出过,在天下编纂出统一的教学教材?或许有,但谁人又敢真这么做?”
“普天下,唯夏之白一人耳。”
“这份敢于天下先的胆魄,就足以让世人仰望了。”
“我不与尔等多言,只劝诸位,莫要因一时心头不快,辱没了自己的才学,更辱没了自己的名声,我等身兼如此重任,自当励精图治,将手中事做好,也不枉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说完。
方孝孺不再开口。
从桌上拿起一份‘古籍’,又投入到编写之中。
刘三吾几人面色青一块红一块,显得十分的不自然,最终冷哼一声,拂袖坐回了原位,只是眼中的不满之色越来越浓郁,做起事来也越来越敷衍跟随意。
翰林院的小插曲,已发生了数次。
因而也无人放在心上。
城中。
夏之白回了盐铺。
他没有在店内停步,直接去到了书房。
在一个月前,周王送来了不少工匠,除了周王外,还有秦王、晋王等藩王,同样送了不少工匠。
当然并不是免费的。
主要是他给秦王、晋王等提供了一批‘枪械’图纸,而且当真打造出了几支‘样品’,虽然这些‘样品’实际作战能力并不怎样,但也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让人感到有些不安。
尤其是他曾给这些藩王,描述过火器作战的恢弘场景,更是让秦王、晋王等藩王面露惊容。
因为那个场景只是想想都让人后怕。
夏之白也很慷慨,提出让他们提供工匠,然后让他们帮助枪械设计,到时若是真的设计成功,会优先供应给这些藩王。
而在夏之白回到应天府后,北平那边就传出了好消息,成功制出了几只‘样枪’,他也没藏着掖着,直接给秦王、晋王送了过去,没多久,秦王、晋王就私下送了些工匠过来。
秦王、晋王手中有‘样枪’,他手中同样有。
而且更精良。
只是造价出奇的高。
因为这是实打实手搓出来的。
若真论的话,算得上是‘古早般’的毛瑟71式步枪。
不过在当代,依旧是十分先进的。
至少跟大明现有的火铳相比,领先太多了,他为了说服这些藩王,夏之白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浑身解数,最后硬生生靠着做工精良的老工匠,花了快一个多月生搓出来的。
最终结果是好的。
的确是弄出了一把,虽然实际效果,比不上真正的‘毛瑟步枪’,但至少是开了个好头,而他后续也让这些工匠,继续仿造了几支,送给了秦王、晋王,然后要求遵化铁冶的工匠,制出一些上好的钢铁,如今一年多下来,也算是慢慢走上正轨了,但想要真正实现大批量制造,还遥遥无期。
但用来说服大明将领,夏之白想来是足够了。
夏之白进到书房,从一个柜子里,取出了一个木箱,而后打开了箱子。
一杆长枪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