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第二代超算测试!!
第353章 第二代超算测试!! (第1/2页)李暮说完后,又从公文包中拿出早早便准备好的厚厚一沓资料,道:“这是我对直-5发动机组优化设计的一些思路,给大家参考参考。”
看到资料。
陈佳训和齐志坤等人,都不由呆愣在原地。
“等等,不是应该先讨论吗?”他们的心中同时冒出一个念头,颇觉荒诞。
以往搞研究,基本都是大家开会讨论,提出思路,然后慢慢验证,最后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怎么到了这里,变得好像没他们什么事情了一样。
齐志坤嘴唇蠕动了下,似是想要提问,不过被陈佳训及时地拦了下来,用眼神示意他先看看再说。
说不定这是李暮他们早就讨论过,然后得出的方案呢。
“大家先看,你们一边看,我一边讲解。”李暮看着逐渐沉浸在资料当中的众人,轻声提醒道。
话音刚落。
航空院的众专家和教授们,便齐刷刷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便携的笔记本,全神贯注地看向李暮。
齐志坤看到甚至连王石存,手里都拿了一个笔记。
他心中更是惊讶不已,暗道:“不至于吧,开会讨论还需要做笔记,内容很难懂吗?”
就在他奇怪不已的时候。
台上的李暮,已经拉过一块黑板,开始讲解起来:
“直-5的发动机组,采用的是五缸发动机,它的点火顺序和活塞运动方式,可能导致扭矩不平衡,从而产生摇摆运动。”
“玄鸟-1发动机从各个方面克服了直-5发动机的缺点的同时,功率和燃油效率等数据表现更高。”
“而且它还具备一台辅助动力单元,能够作为启动发动机和地面辅助动力……”
他先是详细地分析了一番直-5发动机和玄鸟-1发动机的优缺点。
当然,重点肯定是在后面。
要将玄鸟-1发动机放入直-5当中,并且与之适配,离不开齐志坤等人的研究。
至于李暮自己,他早就说过,不占据主导。
……
台下的齐志坤,此时也已经被李暮的讲述所深深吸引。
很多以往他觉得想不明白的问题,在听了这堂“课”之后,瞬间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还有对于直-5直升机设计上的一些细节上的结构优化,更是让他大为惊叹。
一台直升机的定型,代表着各方面几乎已经无可挑剔。
而李暮却能找出其中的问题,这份能力不可谓不强大。
在齐志坤吃惊不已的时候。
李暮差不多也到了收尾的部分:
“混合式的旋翼结构由钢管梁和包有胶合板及蒙布的木质架组成。”
“这种结构在材料和工艺上都存在缺失,会对直升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从这方面入手进行优化设计……”
他并没有将优化设计的范围,局限在直-5的发动机组上。
毕竟这款直升机,在他看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其后面再让合飞制造厂的人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升级,不如他捎带手的一并解决。
只不过,这属实让齐志坤和陈佳训都有些发懵。
来了一趟京都,本来是想着优化一下他们的发动机就走的。
怎么还没开始,好像直升机都快要被优化了!
……
会议室内。
众人一片沉默。
航空院这边的专家和教授,消化着李暮刚刚所给出的思路,不时用笔写写划划,做上标记。
而齐志坤等几人就有点尴尬了。
虽然刚刚听过的内容,不可能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但是脑中刚刚接受的信息实在太多,一时竟然不敢确定,自己到底记没记错。
最终,还是齐志坤硬着头皮道:“李顾问,您要不再说一遍,我好像有一些地方没听懂。”
“当然可以,举手之劳。”李暮笑了笑,询问对方不懂的地方后,便开始重新讲解。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讲解,干货有点多。
但这也没办法,事先给好可以参考的资料,总比后面研究遇到了问题解决不了,他再出面一个一个解决的好。
那他恐怕得累死。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12点。
李暮先后对旋翼、尾桨、起落架、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辅助设备等部分,进行了设计上的优化建议。
给出了将钢梁木旋翼改为金属旋翼,尾桨改为玻璃钢材料,燃油箱改为薄壁软邮箱等等思路。
当然,浅谈即止,只是给齐志坤等人一个思考的方向,并不会给太详细的东西。
但这些内容也足以让后者几人直呼受益匪浅。
本来所有人都想挑灯夜战,以最快的速度敲定直-5直升机的优化设计项目计划。
但最后还是被唐燕捷黑着脸拦了下来,全部被轰去睡觉。
……
来到航空院的宿舍。
这次李暮倒不用和王石存挤了。
他待了两次过后,唐燕捷便为他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
快速地洗漱完后。
做到书桌前,李暮开始整理研究的计划。
玄鸟-1发动机成功之后,直升机出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机电一体化的难度虽大,但也并非不能解决,只不过产量肯定不高罢了。
“直-5的优化设计项目,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接下来的主要精力,或许可以放在风洞那边。”李暮心中暗暗思考着。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于洪如搞得已经很不错了。
他可以去帮忙搞一两样没有的技术,加快这个进度,但没必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上面。
毕竟没有他,历史上JF-8激波风洞,也在68年被研制出来。
如今有了超算和计算机,这个时间应该能缩短2到3年。
“对了,还可以搞高空台!”李暮看着眼前的直-5发动机优化设计方案,忽然一拍脑袋,想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技术。
高空台,也称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
它能够在地面上模拟飞机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的各种飞行状态,对发动机及部件进行试验。
在国防工业中,它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而且这项技术,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急需人去突破。”李暮越想越觉得可行。
高空台发明于58年,算是一项相当先进的技术。
夏国曾经也打算开展高空台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