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父亲的认可
第四百二十一章 父亲的认可 (第1/2页)当王侯将相不再有种,这让锁死了阶级的既得利益者如何接受?
他们将会失去一切,只是快与慢的差别罢了。
可无论如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最顽固的,腐朽肮脏且无能的既得利益者,是注定要被碾碎的。
聪明人现在早就准备拥抱新时代了。
而嬴政的所作所为,在有识之士的眼中,更是验证了什么是天命圣君。
以大秦如今之气象,一统天下已经是势不可挡。
能直接投秦的早已经直接投秦,剩下的家大业大,暂时还不能直接投,但是也都在积极的和大秦联络了。
一个个各显手段,用尽了手段和关系,也要提前和大秦联络好,大秦真打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投啊。
嬴政的大张旗鼓,也让那些原本并不注意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人,也都正视了这两个工程。
然后就更绝望了。
国力差距本身就大,现在这么一搞差距就更大了。
关东六国得知此事的人,皆是人心思动。
没错,这是嬴政暗暗传播的。
嬴政就是要让普通百姓和中小贵族,乃至于所有人都知道,大秦的国力已经强到了他们绝对无法抵抗的地步,要彻底消磨掉他们的抵抗之心。
面对一个绝对无法战胜的敌人,并且对方的所有待遇都比自己国内要更好,敌国的大王是一个心胸宽广,慷慨大方的君主。
该做出什么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毕竟战国这个年代,家天下的年代,普通平民并没有国的概念,国是大王的,不是我们的。
以前暴秦的名声比较可怕,投秦生活只有变差,自然还有一些战心。
可如今不一样了呀,秦国如今的王是天命圣君,上天眷顾的仁君,投靠秦国生活只会变得更好。
反抗秦国只会被碾碎。
嬴政刻意传播的信息就是为了在他们脑海中植入这个概念。
投秦,配合听话,生活变好。
顽固反抗,死路一条。
在一统天下中,嬴政并不想多造杀戮。
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活着的人。
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
至少需要十六年的时间。
出生就是第一个坎儿,一个不小心就还要折进去一个。
这第一个坎儿过了,在八岁以前,也是随时夭折,一个小小的疾病就足以夺走他的生命。
想要安全平稳健康的活到十六岁,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十六年才可以长成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只需要一刀,一箭,这一个瞬间就变成了再也没有任何价值的肉块。
而他们活着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白白死在战场上太可惜了。
这以后可都是朕的子民啊。
都是宝贵的劳动力啊!
一统天下,杀戮不是目的,统治才是目的,而统治的不是土地,是人!
即便再怎么鼓励生育,孩提长大也需要时间,耽搁的都是朕的时间!
能少杀一些就少杀一些,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节省发展的时间。
现在诸国君主是彻底绝望了。
不是,没你这么玩儿的。
你怎么把规矩全毁了呀?
太不讲规矩了。
你这样搞,我们就没有一点点活路了。
嬴政也并不怕诸国狗急跳墙,再次合纵。
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也没有这个实力了。
谁挑头就打谁,就这一条就可以让他们没人敢挑头。
先死和后死,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他们来说,拖得一日是一日,想要对抗秦国,还不如先吞并他国,能够与秦国东西相抗才是最好的,实在不行,哪怕偏安一隅也是好的,至于去跟秦国拼命,那还是算了。
燕王喜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阴着脸半天不说话。
燕丹豁然起身,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良久才无力的坐下,头颅垂下。
赵悼襄王冰着脸呆坐着,良久,突然哈哈大笑不止,跑到了后宫。
今日得意须尽欢,明日愁来明日愁。
郭开啧啧摇头。
齐王建幽幽一叹,秦国,只可为友不可为敌啊。
后胜心中既是庆幸,又是得意。
现在自己四舍五入和秦王也是亲戚了,而且自己和秦国的关系一向很好,以后照样也有荣华富贵呀。
魏景湣王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可最终还是化成了深沉的苦味。
父王,父王,孩儿到底该怎么办?
难道大魏的江山社稷就要毁在孩儿的手里了吗?
孩儿死后怎么有脸去见列祖列宗啊?怎么有脸去见父王啊?!
已经卧床难起的楚考烈王心中更是苦涩,尤其是看着自己那两个蠢儿子。
即便是自己新立的太子悍,比之自己当年也是远远不如。
心凉的不行,自己百年以后,就靠这种货色能对抗秦王吗?
楚考烈王心中一片悲凉,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实在看不到大楚的未来。
至于韩王安,他现在无力的坐着,垂着头,眼眸无神。
当年就是他带着郑国一起去的秦国,开渠之计策,既是疲秦之计又是强秦之计,拖得一时,拖不了一世。 当初种下了种子,现在,苦果就已经要吃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