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同时搞几着事
第21章 同时搞几着事 (第2/2页)念数据科学之独特,特请拨实验室建设费三百万两,科研启动金五十万两。又因迁家及补偿旧校,故请拨安家费一百二十万两。粗计之,五百万两尚缺三十万两。此乃二零一九年二月三十日,诈者所标之理想价码。
“收讫。”皇莆正棠教授复院长简单两字,思量再阅一遍,甚觉此亦有趣。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其实只一句为要:申请实验室建设费、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或一字为关键:钱。然正棠之意非在钱,而在吾儿编制之事。未雨绸缪,虽儿尚在国外读书,年亦尚幼。”
“吾初议以学科带头人引进之,按汝计划,来后所得之奖,或更高于引进之待遇。”院长始终勉之。
“若可行,便来面谈。若为团队,则不虑柔性引进,需汝亲谈。”
“院长,何时来面谈为便?”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留半边天,待汝为学科带头人领航前行!”
“下周皆可。”
“其他三位教授或博士之编制,乃研究所/院或高校乎?”
“若非高校,吾可安排柔性引进,月给津贴三千两,科研奖励同我校待遇,但与引进待遇无涉,然可补汝科研之力。”
“柔性之制与学府内外编制之别,异同,及相互之关系何如?”
“院长,吾将于明日上午乘G2371高铁,十时四十分抵贵阳东站,特来当面汇报。”
“善哉!至校后,吾等可共赴人事处,中午吾已约相关领导,同进午餐。”
“告生告生,告生告生。”
“吾已至行政楼五百二十二室。”
“此乃水利部之投资,无需学府出资,意谓院长为首,看理工学院能否参与?此良机也,借之可建立长期稳定之关系。原拟入职后作为赠礼,然时间紧迫,恐不及待。”
“多谢信任!若有机会让我院参与,必能助力我院目标考核之完成,且让校长见您之真实实力。自古名利不可兼得,我得名,必为您尽力创造利益。”
“请看此PPT,或可说服理工学院参与此项目。”
“具体条款何在?”
“其中应有说明。”
“PPT言之甚善,皆为目的与意义,然彼此所为之事未明。”
“吾明日将落实细节。”
“善哉,PPT中未见合作之详细。”
学府无须金,惟需配项目。投资事,水务司主之。水利部奖补之金,学府自得,示范之名,亦归学府。学府但于节水之利,分润水务司,若无利,则无需返。若学府之领导有意,可邀水务司西南司总莅临贵校,详议合作之事,或邀校领导至水利部、水务司总部及河北试点考察论证。待水务司总部出方案,再签约,以明落地之详。
昔二零一四年三月,高层于水安会议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贯彻斯旨,今水利部倡高校合同节水示范之推广,水务司主之。此举乃多方共赢之善举!一则学府无金之虞;二则学府之名誉得扬;三则合作方式多样,无实施之险与隐忧。欲知其详,可自市省至部及水务司总部探之。此正棠教授之投名状也。
“彼水务乃部属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重合同守信誉,项目实施能力强。”
“善哉,此事把握性如何?向领导汇报后需落实,否则难为观众交代。”
“请先提供学府师生总人数及现在月总用水量,此二数字甚关紧要。”
“若能提供此数据更佳,吾等便可有一基本判断。”
“好,支撑材料速发吾,吾将提交学校审议。”
“已发至您邮箱,请查收。”
“善哉。”
“皇甫先生善,材料已致QO邮乎?未得也。”
“又发一次矣。”
“收之矣。”
“发者似广告,被蔽也。”
“日收广告繁多,颇感麻木。”
“烦劳院长。”
“皇甫教授,乞补全之,并先预填引进待遇部分。”
“汝与人事处宋科已交换意,即行之。”
“今汝在何处?需依程序举办学术讲座,行流程也。”
“青城山。”微信通中,皇甫正棠教授即时发微信位置于院长,乃青城山尊酒店也。“哦,来一趟不易。”
“五一上班首日,可提前一晚至校,次日讲座。”
“原无此程序,近加之,或博士等引进者众,欲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也。五号。”
“五月五号乃首日上班乎?”
“学校五号上班,周日补周五之课。”
“吾先问人事处。”
“时间不可延,免误事。”
“院长,寄存于中心服务台,忘告之,今方忆。”
“善,谢之!”
闻习钢琴能激活空间推理之大脑回路,提高人之认知与智力,而空间推理于数学、科学、工程学皆有重要之用。近日,皇甫正棠教授不仅钢琴技艺大增,一曲《致爱丽丝》练习曲随节拍器毫无差错,且关于教授之事亦渐清晰,成所谓一石三鸟、分身有术之妙局:省外公办省级二本院校定为柔性引进专职科研;江城无论学院或更名大学,皆为新一线城市,老根据地非万不得已不可弃;至于自驾一小时内再兼教授、处长或院长之职,亦可行也。
俄顷,皇莆正棠仿佛随《乱红》之曲,窥见前世之双双,然一切皆是镜花水月,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若即若离,如梦似幻。似与子菲之天籁之声共鸣,跨越岁月之河,步入“落花纷飞,乱红化雨成烟”之绮丽梦境,描绘己身之唯美事业或深情厚爱。
红尘中,梦几重?曾记谁人敲晚钟?旦暮之间,何所闻?杜鹃啼血,猿声哀鸣。春江花月夜,独酌倾杯。
岂无山歌与村笛?然其声呕哑嘲哳,难以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宛如仙乐,耳暂得明。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翻阅《闻泪眼问花花不语,有暗香飞过秋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