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
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 (第1/2页)关于良渚文字的争论,说短有十年,说长,其实已经80多年了。
良渚刻符的发现和良渚遗址的发现是同时的。
尤其是1936年发现的材料,通过科学发掘得来,是良渚文化刻划符号最早一批考古资料。
20世纪90年代前后,良渚遗址群发现了很多中小型墓地和居址,人们在出土陶器上发现了大量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
后来,人们在石器上也发现了不少符号,玉器仅占3%。
良渚人的书写载体是多样的,而这些符号能和显贵大墓的墓主人联系起来的很少。
80多年来,良渚文化目前共发现750多个刻符,340多种类型。
有单个符号,像花、鸟、龙虾、鳄鱼,还有类似咬了一口的苹果那样的符号。
有一些符号,看起来和甲骨文很像,比如“王”“土”“五”。
在卞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黑陶上的符号,就和甲骨文的“五”很相似。
这些符号中,有大量重复出现的符号,与器物的结合带有明显规律性的符号。
在几十年的良渚考古中,这已经都不算什么稀奇的了。
让人震惊的事情,是今年的良渚发掘工作。
就在陈翰和孔建文他们挖大坝的时候。
良渚这轮发掘工作,捷报频传。
余杭南湖的良渚人在圈足罐上发了“一句话”,有12个“字”!
这是良渚第一次发现组成词组甚至“连词成句”的符号!
这个发现,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在庄桥坟遗址,也是目前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刻划符号最多的一处遗址,之前的考古工作中,已经在这个遗址的242件器物上发现了刻符,在符号总数上占了近三分之一。
它们大部分发现于陶器上。
石器上共有7件刻有符号,刻文石钺一件。
最重要的是,这次又在庄桥坟遗址,新发现了一件刻文石钺,并且石钺的a面,也就有6个符号排成一排的“句子”,可以有多重的释读顺序。
a面,6个竖排的符号,呈“卜”和“日”(也像“甘”)的形状,两两重复,成为类似“日卜日卜日卜”的句子,像刻了一句话。
“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们是不是汉字的源头?”
这成为了所有关注良渚考古的专家学者们争议的疑问。
良渚到底有没有文字,每一代考古学家面对这些材料时,都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
文字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国家的起源相关,这些年我们讨论文明起源,这个问题更绕不开。
有专家在仔细观察实物后,参考原有的摹本,依据拍摄的照片,对两件石钺上的刻符重新做了摹写。
根据刻划痕迹的特征及先后关系,将杂乱叠加的刻划痕迹分层剥离、排除非符号的刻痕或“伤痕”,分辨出原本的符号单元,两件石钺各两面的刻符至少有18个!
而且有些刻符还是良渚常见的“符号”!
比如,其中一件石钺上的“卜”形符号,在庄桥坟遗址有近10例,可能是良渚时期比较常见的符号单体。
而“甘”形符号(也像“日”形),划痕不太规则,从符号本身的辨识来讲,差异也不是很大,应该是同一个符号,而同类者也见于良渚文化的刻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